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用数学形式表示为:a+b=c。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数学形式表示为:a+b-a=b。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用数学形式表示为:a×b=c。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用数学形式表示为:a÷b=c。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题600道 括号: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乘方:求一个数的幂次方,叫做乘方。例如,2的3次方就是2^3=8。 开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叫做开方。例如,9的平方根就是√9=3。 混合运算:在运算中,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阶乘:求一个正整数的阶乘,叫做阶乘运算。例如,5的阶乘就是5!=5×4×3×2×1=120。 这些规则都是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的,掌握这些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运算。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运算顺序:在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先理解运算的顺序,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掌握运算律:在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掌握一些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这些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计算。 注意运算符号:在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注意运算符号的使用。例如,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符号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正确处理括号: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括号的使用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算式中有括号,需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然后再计算括号外面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括号的大小和优先级。 细心计算:在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细心计算每一步骤的结果,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特别是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养成检查习惯:在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可以通过重新计算一遍或者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时,需要掌握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细心认真的态度。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举例题: 6+9×5 解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答案:6+9×5=45 38-36÷4 解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答案:38-36÷4=3 56-32+18 解法: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答案:56-32+18=32 121÷11×87 解法: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答案:121÷11×87=87 以上例子包括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并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解题时,需要注意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并掌握相应的运算律。同时,也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45 × 28 + 12 × 30 - 8 × 15 这道题包含了加法、减法和乘法,需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注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25 + 15) × 6 - (80 - 40) 这道题包含了括号和乘法,需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90 ÷ (3 × 6) + 15 这道题包含了除法、乘法和加法,需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注意括号的使用。 (100 - 50) ÷ (25 - 10) × 8 这道题包含了括号、除法和乘法,需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再算除法和乘法。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的使用。 以上题目包含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并增加了括号和更复杂的运算顺序,难度相对较大。在解题时,需要细心计算每一步骤的结果,并注意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掌握相应的运算律。同时,也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