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s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最近,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多走路可以降低死亡风险。那么是不是每个走路锻炼的人都可以达到延长寿命的效果呢?研究表明,走路锻炼的效果取决于走路质量。优质的走路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每天走路锻炼的效果 研究表明,每天散步30分钟就可以摆脱“成人病”(三高、肥胖等疾病)的危险。每天走一万步的人,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会下降60%。每天的走路时间加起来最好不要低于1个小时。以中等速度(每分钟90—120步)来算,走1个多小时,路程在1万步左右比较合适。此外,晚饭后30分钟至1个小时再去走路比较适宜。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中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多数情况下,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升高隐匿发生,常常在检出时已经导致血管病变,甚至已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事件,应加强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工作,也应加强心血管健康状态的评估和早期病理变化的防治研究工作。 结合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背景,很多居家防控的老年人相对来说,运动锻炼的机会更少,这无疑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走路锻炼的成本风险比例无疑是更加正面的,尤其需要提倡居民走起来!避免久坐不动,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发展! 正确的走路技巧? 1.倒着走: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在倒着走时都会用到。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无疑是很好的锻炼方式;2.一字步走路:一字步会带动胯部扭动,可刺激肠胃蠕动,有效防治便秘;3.时间应该在下午或傍晚;4.控制好心率;5.强度因人而异:老年人适合强度小的健步走,青少年强度可适当增加,但先天疾病患者除外;而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关节病等患者应咨询专科医生,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 错误的走路方式有哪些? 1、饭后立即走路锻炼:饭后食物蓄积在胃中,这时候走路容易给胃部造成压力,最好是饭后半小时散步,这样才能获得有益的效果。 2、猛走:尤其是早上起来不吃早餐就开始猛走锻炼,这样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且早晨也是血液比较粘稠的时候,此时剧烈运动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早晨起来最好是做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 3、负重走路:走路时身上背着过重的东西会使膝盖承受太大的压力,造成膝盖受损,有时还会导致腿部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4、走路速度过快:突然快走身体难以适应,刚开始运动的时候应该从慢走开始,等自己的运动状态越来越好时再缓慢加速。 结语 总之,每天走路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疫情防控背景下尤其如此!但是必须是正确的走路锻炼。年轻人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每天健走40分钟~60分钟;而中老年人则应该在身体允许、走姿正确的情况下,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1]Saint-MauricePF,TroianoRP,BassettDRJr,GraubardBI,CarlsonSA,ShiromaEJ,FultonJE,MatthewsCE.AssociationofDailyStepCountandStepIntensityWithMortalityAmongUSAdults.JAMA.2020Mar24;323(12):1151-1160.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