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主机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李斌、秦力洪在欧洲的这十天,把中国汽车出口20多年来的窗户纸给捅破了。 更让人乐见的是,以前是我们看老外的汽车发布会,这回是老外看蔚来汽车的发布会。这种天壤之别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转承启合。 昨日(10月8日)凌晨,蔚来汽车在距离汽车发源地斯图加特637公里的柏林举办了NIOBerlin2022活动,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此举是其布局挪威市场后,将出海脚步拓展至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德国之于汽车界的地位,大家都懂的。 在发布会上,蔚来汽车将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推出T7、EL7和ET5三款全新车型,以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订阅模式为欧洲用户提供车辆服务,搭建起完善的补能系统以及销售和服务网络。 蔚来汽车出海模式不仅为中国品牌乘用车出海打开了新格局,也为中国汽车品牌乘用车“换道超车”提供新的方案,让中国品牌乘用车走出去不再是单薄的汽车产品。 体系出海 站在柏林藤普杜音乐厅的李斌彬彬有“李”地用英语侃侃而谈,描述着他的欧洲梦。与以往中国品牌乘用车出海欧洲不同,蔚来汽车以灵活、创新的订阅模式,为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用户提供ET7、EL7和ET5三款车型。 蔚来汽车还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四国建设销售和服务网络,位于柏林的蔚来中心即将开业,在汉堡、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等城市的蔚来中心也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蔚来汽车的加电体系也在欧洲市场落地,通过战略合作,蔚来汽车在欧洲市场已经接入38万个充电桩,并可使用蔚来NFC卡片直接访问。换电站方面,位于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Zusmarshausen换电站已经投入使用,位于柏林的换电站也即将完工。根据蔚来汽车规划,到今年年底将在欧洲建成20座换电站,到2023年年底将建120座换电站,到2025年,将在中国以外市场建成1000座换电站,其中大部分将分布在欧洲。 作为用户型汽车企业,蔚来汽车时刻在听取欧洲用户的需求,欧洲的“用户顾问团”规模达到270名,在产品本土化体验、服务质量、加电网络、门店体验等方面持续不断的为蔚来汽车谏言献策,帮助其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 蔚来汽车出海欧洲不仅仅是敲开发达国家市场大门,更是将单一的产品出口提升到体系输出,搭建起从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到补能体系再到用户运营的智能电动汽车体系,让海外市场消费者认可中国品牌汽车产品以及品牌,被潜移默化地贴上独属于自己的标签。 出海困境 回看中国品牌汽车出海这二十余年,从不到3万辆的整车出口壮大到如今的前8个月出口181.7万辆,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去已经初现规模。 但中国品牌走出去依旧存在诸多挑战和迷雾。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品牌出海并未形成颠覆性转变,粗放式出口像是一锤子买卖,单纯地将整车出口至海外市场,并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进行车辆销售,而品牌营销、售后服务体系搭建、本土化改造等方面较为欠缺。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主要的出口市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或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凭借着“性价比”这一优势,抢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据汽势Auto-First了解,今年上半年智利、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是中国品牌汽车主要的出口国,占总出口量的19.9%。像上汽MG、奇瑞汽车这样的老牌出口企业,核心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南美洲,而北美市场以及欧洲市场,中国品牌虽有布局但鲜有其身影。 另外,中国品牌出海急需摆脱低价、低质的标签,以体系化、本土化运营打造全新的品牌标签。2005年,吉利、华晨以及陆风三家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带着旗下产品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决心杀入欧洲市场。但陆风和中华几乎都在碰撞安全测试中栽了跟头,陆风CV9在Euro-NCAP的碰撞测试中仅拿到两星评价,中华尊驰(参数丨图片)拿到一星评价,中华骏捷连星级评价都没拿到。 中国品牌二十余年的出海发展历程,有过挫折也有过辉煌,但真正地走出去站稳脚跟,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困境。 产业变革新机遇 在汽车产业变革时期,中国品牌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储备,并且领先于大多数跨国汽车企业,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最佳机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指出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上形成先发优势。 中国品牌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优势绝不仅展现在国内市场,还对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产生积极影响。今年5月份,吉利汽车入股雷诺韩国,以技术输出的形式杀进韩国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技术出海。基于上汽集团星云平台打造的MGMULAN,完成中国以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近20个欧洲主要国家同步的当天,便有万辆新车踏上赴欧的出海新征程。 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为中国品牌“借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要警惕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拦路虎。回看日系品牌、德系品牌在美国市场所经历的刹车门、气囊门、排放门等等,中国品牌出海需要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吸取他国汽车企业海外市场布局的经验和教训。 站在汽车产业关键的变革时期,中国品牌出海绝不能再是简简单单的产品出口,更多的是将产品售前售后、服务等整套体系出海,把品牌打出去,让海外市场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有认知、有感受,能够为品牌以及产品贴上独属于自己的标签。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